可可 (cacao)原产美洲热带的常绿乔木,梧桐科,果实可做饮料和巧克力糖,营养丰富,味醇且香。可可树树干坚实,高可至12米,其椭圆形呈皮革状之叶长至0.3米,伸展如伞盖。
形态特征
树干坚实,高可至12米,其椭圆形 [1] 呈皮革状之叶长至0.3米,伸展如伞盖。花粉红色,小而有臭味,直接著生在枝干上。蓇葖果长35厘米,直径12厘米,呈卵形,表面有10条脊,黄棕色至紫色,可可果含种子(可可豆)20~40粒。豆长约2.5厘米,包於粉红色有黏性的果肉中。可可树栽培4年後,每年每株产豆荚60~70枚。采收後,豆自荚中取出,发酵若干天,经一系列之加工程序,包括干燥、除尘、烘焙及研磨,乃成为浆状,称巧克力浆;再予压榨出可可脂和可可粉,或另加可可脂及其他配料,制成各种巧克力。可可豆为制造可可粉和可可脂的主要原料。可可脂与可可粉主要用作饮料,制造巧克力糖、糕点及冰淇淋等食品。干豆可作病弱者的滋补品与兴奋剂,还可作饮料(这饮料被称为“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冠繁茂;树皮厚,暗灰褐色;嫩枝褐色,被短柔毛。叶具短柄, 卵状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0-30厘米,宽7-10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近心形或钝,两面均无毛或在叶脉上略有稀疏的星状短柔毛;托咔条形,早落。
花排成聚伞 花序,花的直径约18毫米;花梗长约12毫米;萼粉红色,萼片5枚,长披针形,宿存,边缘有毛;花瓣5片,淡黄色,略比萼长,下部盔状并急狭窄而反卷,顶端急尖;退化雄蕊线状;发育雄蕊与花瓣对生;子房倒卵形,稍有5棱,5室,每室有胚珠14-16个,排成两列,花柱圆柱状。
核果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20厘米,直径约7厘米,表面有10条纵沟,干燥后内侧5条纵沟不明显,初为淡绿色,后变为深黄色或近于红色,干燥后为褐色;果皮 厚,肉质,干燥后硬如木质,厚4-8毫米,每室有种子12-14个;种子卵形,稍呈压扁状, 长2.5厘米,宽1.5厘米,子叶肥厚,无胚乳。花期几乎全年。
可可喜生于温暖和湿润的气侯和富于有机质的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台风侵袭的地方则不适宜生长。多用种子繁殖,但也有用芽接的;植后4-5年开始结实,10年以后收获量大增,到40-50年后则产量逐渐减少。可可的种子为制造可可粉和“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为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 [2]
分布范围
可可喜生于温暖和湿润的气侯和富于有机质的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台风侵袭的地方则不适宜生长。多用种子繁殖,但也有用芽接的;植后4-5年开始结实,10年以后收获量大增,到40-50年后则产量逐渐减少。可可的种子为制造可可粉和“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为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
在我国海南和云南南部有栽培,生长良好。本种原产美洲中部及南部,现广泛栽培于 全世界的热带地区。 [2] 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以内较狭窄地带。主产国为加纳、巴西、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厄瓜多尔、多米尼加和马来西亚。主要消费国是美国、德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和中国。1922年,我国台湾省引种试种成功,中国大陆现主要种植地在海南。
发展历程
可可从南美洲外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16世纪前可可还没有被生活在亚马逊平原以外的人所知,那时它还不是可可饮料的原料。因为种子十分稀少珍贵,所以当地人把可可的种子(可可豆)作为货币使用,名叫“可可呼脱力”。16世纪上半叶,可可通过中美地峡传到墨西哥,接着又传入印加帝国在今巴西南部的领土,很快为当地人所喜爱。他们采集野生的可可,把种仁捣碎,加工成一种名为“巧克脱里”(意为“苦水”)的饮料。16世纪中叶,欧洲人来到美洲,发现了可可并认识到这是一种宝贵的经济作物,他们在“巧克脱里”的基 础上研发了可可饮料和巧克力。16世纪末,世界上第一家巧克力工厂由当时的西班牙政府建立起来,可是一开始一些贵族并不愿意接受可可作成的食物和饮料,甚至到18世纪,英国的一位贵族还把可可看作是“从南美洲来的痞子”。可可定名很晚,直到18世纪瑞典的博学家林奈才为它命名,种加词是“可可树”。后来,由于巧克力和可可粉在运动场上成为最重要的能量补充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便把可可树誉为“神粮树”,把可可饮料誉为“神仙饮料”。
主要价值
可可豆(生豆)含水分5.58%,脂肪50.29%,含氮物质14.19%,可可碱1.55%,其他非氮物质13.91%,淀粉8.77%,粗纤维4.93%,其灰分中含有磷酸40.4%、钾31.28%,氧化镁16.22%。可可豆中还含有咖啡因等神经中枢兴奋物质以及丹宁,丹宁与巧克力的色、香、味有很大关系。其中可可碱,咖啡因会刺激大脑皮质,消除睡意、增强触觉与思考力以及可调整心脏机能,又有扩张肾脏血管、利尿等作用。
可可豆经去皮、粗碎、发酵等工序得到的可可豆碎片(通称可可饼),由可可饼脱脂粉碎之后的粉状物,即为可可粉。多用于巧克力、饮料的生产,也是朱古力蛋糕的重要制作成份。
可可是一种以可可树种子为原料制成的粉末状饮料。可可粉在热水中不易分散,易沉淀,可先用少量热水搅和,使粉膨润,继加入砂糖、乳制品等加热即成可可饮料。为提高可可粉的溶解性能,可适当添加表面活性剂,或采用附聚工艺使其迅速溶化。可可与茶、咖啡同属含生物碱饮料,其特是含有较多脂肪,热值较高,对神经系统、肾脏、心脏等有益。
可可粉为棕红色,带有可可特殊香味,水分含量低于5%,细度为99.5%通过200目筛。可可粉除含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外,尚含有可可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磷、铁、钙等。可可碱对人体具有温和的刺激、兴奋作用。
按所含脂肪量,可可粉主要分成高脂肪可可粉(脂肪含量≧20%)、中脂肪可可粉(脂肪含量约14~20%)和低脂肪可可粉(脂肪含量 10~14%)3种。高脂肪可可粉又可称作早餐可可粉。
特征特质
常绿乔木,树冠繁茂;树皮厚,暗灰褐色;嫩枝褐色,被短柔毛;叶具短柄,卵状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托叶线形,早落。聚伞花序,花瓣淡黄色;子房倒卵形,稍具5棱。果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成熟时为深黄色或近于红色,干燥后成褐色,果皮厚,肉质,种子卵形,稍呈压扁状。
可可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富有机质的缓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强风侵袭的地方都不适栽种。多用种子繁殖,亦有用芽接的;植后4~5年开始结实,10年以后收获量大增,到40~50年以后则产量逐渐减少。
科研发现
可可纤维显示降压潜力
高血压—被定义为收缩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是导致占欧洲死亡人数的50%和每年大约花费欧盟2020亿美元的疾病。
一项来自Natraceutical的最新研究表明:可可壳纤维可以减低血压以及增强心脏的健康。
刊登在《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表明:可溶性可可壳纤维提取物可以减低大鼠自发性高血压10-15mmhg。
据说:可可的可溶性纤维产品含有丰富的 [2] 可溶性纤维。抗氧化剂和多酚类。使用酶专利法从可可壳里面可获得此类产品。研究者还表明:这种新的可溶性纤维有可能被申请作为功能性食品。
从马德里的来的Complutense大学的,Natraceutical集团以及CSIC研究人员喂养有高血压的老鼠可溶性纤维17周,证实了老鼠的血压有所减低,但是20周后就停止了喂养实验。
由来着CSIC,Marta Miguel领导的研究人员报道:我们已经证实可可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有抗氧化以及此纤维含有的多酚类降低血压的作用。
次纤维可以通过控制体重来降低血压,它还可以通过抑制乙酰胆碱来抑制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
乙酰胆碱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强有力的血管收缩神经,血管紧张素Ⅱ来改善血流和血压的。
研究细节
Miguel和她的同事把20只自发性高血压的雄性老鼠分成两组,这些老鼠被随机分配,一组喂养自来水,一组喂养含有可溶性纤维的可可溶液,每天服用0.75g。连续17周。试验之后,这些老鼠被控制只使用自来水连续4周。
在可可提取物组可观察到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但是在对照组没有观察到次现象。停止可可提取物之后,血压又升高了。
研究人员报道:服用了可可的可溶性纤维的动物乙二醛有所降低,但是乙酰胆碱的活性也有轻微的降低。
研究人员报道:“我们已经证明了它的抗氧化性和降压的作用。”
“含有可可的可溶性纤维的产品可以通过控制体重和血管紧张素Ⅱ来降低血压。”
目前研究人员发现:可可黄酮可发挥有益的血管效应,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3]
必需的临床试验
研究人员表明:可溶性可可的纤维抗血压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需要更多的研究建议。“因此,在可溶性可可的纤维素作为功能药治疗或减缓高血压的发展之前,必须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可可粉的好处
Natraceutical最近被法国的植物药巨头公司Naturex收购,已经投资了可可的科学的衍生产品。该公司早期研究的发现和利用它的Lowcas CocoanOX粉末时发现老鼠喂养自身体重的每kg300mg的lowcas可可粉的实验和50mg每公斤对照品产生了相似的降压作用,一个众所周知的抗高血压实验。